close

今年4歲的龐敏儀小名叫妞妞,她患有結節性硬化症(TSC),發病幾率約為1/6000。攝影|鐘銳鈞
妞妞的樣子和普通的孩子並沒有很大區別。她很漂亮,大眼睛,胖乎乎的很結實,性格開朗活潑,偶爾也會有些小脾氣。
然而,只要和她相處幾天,便會發現她有那麼一點的不同: 說話偶爾會咬字不清晰,大動作的運動能力顯得稍弱,仔細看妞妞的皮膚,可以發現她身上有一點點斑痕。
2013年8月5日,媽媽袁碧霞的朋友圈裡,發了這麼一條:“寶貝感冒了。流鼻涕。每一次感冒“小壞壞”又多了。唉,寶貝快快好起來吧。”袁碧霞所說的“小壞壞”,是指妞妞腦神經裡面的結節。每次感冒,都能給女兒增加癲癇發病的幾率。媽媽的朋友圈,記錄著女兒每天的狀況。
妞妞的全名龐敏儀,她今年4歲。她患有結節性硬化症,簡稱TSC,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皮膚綜合徵。TSC也有散髮病例,多由外胚葉組織的器官發育異常,可出現腦、皮膚、周圍神經、腎等多器官受累,臨床特征是面部皮脂腺瘤、癲癇發作和智能減退。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,發病幾率約為1/6000。袁碧霞說,現在她覺得,孩子患有這個病,算是一種緣分。
袁碧霞來自廣州花都,一家人現在居住在深圳寶安。沿著寶安大道往北,經過鳳塘大道後不久,會看見路的東面有一片住宅樓。這裡是當地農民集資建設的小產權房,妞妞一家人就住在其中一座樓里。由於資金問題,旁邊好幾座樓都爛尾了。這裡的房價比市區便宜不少,不少深圳的打工者住在這裡。袁碧霞房子非常暗,窗戶幾乎沒任何採光,白天都要亮著日光燈。
正當一家人還沉浸在妞妞新生的喜悅中時,病魔來襲了。袁碧霞清楚記得,2009年8月16日,妞妞出生的第52天,左手左腳開始抽筋。花都區醫院做過檢查後,發覺情況嚴重,家人將妞妞轉移到了廣州市兒童醫院。在住院期間,由於病情罕見,確診困難,妞妞做了各種的檢查:抽血,腦電波掃描,腰穿,還要到廣州伽瑪刀治療研究中心進行核磁共振掃描(MRI)。才出生兩個月左右的妞妞,就經受了大量的苦:為了要空腹抽血,妞妞餓了6個小時,滴水不進;做核磁共振,需要處於睡眠狀態,妞妞第一次吃安眠藥,把牛奶吐得滿身都是;做腰穿的時候,由於年紀太小,不能使用麻藥,整個過程極之痛苦。“女兒在房間里放聲大哭半個小時,我在門外哭了半個小時。”回憶起妞妞住院的狀況,袁碧霞眼睛紅了。
父母無法為親生骨肉承擔肉體所遭受的痛苦,但精神上的煎熬卻是加倍的。妞妞在醫院住院10天,袁碧霞整整瘦了20斤。
核磁共振的醫生看過各種各樣的腦掃描圖片,他的經驗告訴他,孩子腦部的狀況很嚴重,很可能不會好起來。醫生把他的看法告訴袁碧霞,袁碧霞哭了,拿著報告回到兒童醫院,主治醫生當時基本確定,孩子患的是結節性硬化症,但醫生沒有明確告訴袁碧霞,他怕袁碧霞受不了。
袁碧霞需要一個誠實的答案。她回到深圳,托了好幾個朋友,找到深圳兒童醫院的醫生。醫生看過報告後,明確告訴袁碧霞:妞妞患的是結節性硬化症,不會好起來,建議夫婦倆放棄這個孩子,生二胎。聽到這個結果後,袁碧霞覺得“簡直不可能”:這個孩子這麼可愛,不可能會得這種病。冷靜下來後,袁碧霞和丈夫決定,無論多困難,都要把孩子養大。原因只有一個:那是她們的骨肉。
這個決定是一輩子的,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很難。妞妞出院十天后,癲癇再次發作了。從那開始,妞妞每天都需要準時吃藥。袁碧霞帶著女兒跑了不少北京,廣州的大醫院。有時候,為了看第二天一個專家號,袁碧霞要提早一晚抱著女兒睡在醫院的走廊上。然而付出不一定得到回報,妞妞的情況越來越差,最高的時候一天發作二十多次。發作的時候,袁碧霞只能流著淚緊緊抱著妞妞,安慰疼痛的女兒。由於發燒引起嚴重的癲癇,妞妞兩次在死亡邊緣徘徊。袁碧霞說,在黃色的病危通知書上簽字的時候,無助的她心裡不斷地祈求老天爺。
從妞妞確診的時候起,袁碧霞查找了大量的資料,找到了跟孩子同病相連的病友群,當時群里全國只有幾十個病友,大家也不愛聊天,瞭解病情的家長更是沒有幾個。結節性硬化病沒藥治愈,中國目前沒有一部針對罕見病的法律法規。袁碧霞發現,TSC的病友情況都很不一樣,有的長大成人後讀書,參加工作,嚴重的生活不能自理,失明等等。為了讓孩子清楚認識自己的病,並且幫助其他病友,袁碧霞經常帶妞妞參加罕見病公益活動,很多病友都認識妞妞和她的媽媽。李惠顏是其中之一,她已經參加工作,在藥物的幫助下,過著和正常人一般的生活。如果不是臉上的蝴蝶斑,一般人很難會察覺她患有疾病。李惠顏小時候,家裡並不知道她患有TSC,她是十幾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患有罕見病的。在很多人眼中,李惠顏的身體,在十多年沒有藥物幫助的狀況下,近乎奇跡。對袁碧霞來說,情況好的病友,就是妞妞的希望之光。2013年9月21日,爸爸媽媽帶著妞妞一早就從家裡出發,來到深圳會展中心的第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(慈展會)上,中國罕見病發展中心的攤位幫忙。在慈展會上,妞妞再次見到李惠顏,開始有點認生,不久後便開心地玩在一起。 一整天,妞妞幾乎沒有停下來:跟爸爸逛展會,和媽媽一起派發關於罕見病的傳單。 漂亮的妞妞在人群中,簡直就是一個小天使。
由於丈夫跑物流經常不在家, 袁碧霞辭去了她的工作,全天候在家裡照顧妞妞。 袁碧霞希望妞妞能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和學習,她找了一所願意接收妞妞的幼兒園而不是特殊幼兒園。袁碧霞每天早上準時6點50分起床,開電動車送女兒到附近的幼兒園。送完妞妞後袁碧霞會去買菜,隨後回家做一些手工幫補家計。妞妞放假的時候,袁碧霞白天大部分時間都會用來陪伴女兒玩耍和學習。做飯的時候,妞妞會得到大半小時的看電視時間,或者到鄰居家裡玩。樓里的鄰居都知道妞妞的病,幸運的是大家彼此都很照顧,對待妞妞就像對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。
家人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讓妞妞學習的機會,妞妞也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。出市區的路途很遠,但只要有機會出市區,妞妞都會到中心書城的兒童圖書區看一個多小時的書。回程的路上,妞妞和爸媽一起在公車上睡著了:到深圳會展中心,一個來回,公交加地鐵,有足足80站。
一家人的堅持和努力終於沒有白費,在北京協和醫院張教授的幫助下,妞妞得到了美國TSC專家David Franz的診斷後,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。今年9月,家裡給妞妞裝了一張新的飯桌:舊的茶几太矮,已經不適合妞妞吃飯了。
和所有女孩子一樣,妞妞很敏感,容易有些小情緒。袁碧霞家裡,有本記錄妞妞表現的冊子,表現好的時候,會得到紅蘋果,蘋果越多代表表現越好。9月17日的日誌里記錄著:“今天起床不願上學,後來肯去了。到了門口要求我抱著去可是,我說要自己走。丫頭抱著我哭得很傷心,老師來抱她也不肯走,後來哄哄後就上去了。我知道最近小壞壞很多,又要戴眼鏡,在學校她自己要面對很多事。寶貝很堅強,很勇敢,媽媽的放手是想讓你成長,加油!”
說到對妞妞的願望,袁碧霞表示,希望妞妞能健康長大,然後有一個愛她,疼她的人,和妞妞一起成立一個幸福的家庭。說到一個愛她,疼她的人的時候,袁碧霞嘴角流露出了笑容。
【攝影師手記】
分配到妞妞這一個人物任務的時候,我清楚原因有兩個。一是,她在深圳,我的距離最近。第二,這個病實在沒有太多的外在表徵,這是給我的一個挑戰。
結節性硬化,英文名叫TSC。這是一種大腦神經末梢的病變,病變的位置不同影響也不同:有的患者智力受損,有的患者無法行動以致失去生活技能,有患者身體器官長出良性腫瘤,有患者全身皮膚可見鯊魚斑,也有的患者長大後依靠藥物過著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。不同病例的患者,結果可能會大相徑庭。
袁碧霞是妞妞成長最關鍵的人物。
第一次接觸妞妞的人,不會從她的外表和行為判斷出她是個患有TSC的孩子,如果沒有仔細觀察的話。其實,她已經兩次從死亡線上徘徊過來了。從出生50天確診TSC到4歲,這四年,一家人過得非常不容易。妞妞能夠有現在這種狀態,完全得益於媽媽袁碧霞。袁碧霞精力豐富,她總是神采奕奕,面帶笑容。要知道,照顧一個患病的小朋友,遠比照顧正常的孩子辛苦。袁碧霞在妞妞確診後不久便辭去工作全職照顧妞妞。這四年來她帶著妞妞走遍了各地的大醫院尋醫問藥,也到各地參加各種關於罕見病的公益活動。袁碧霞希望,妞妞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病,健康地長大,然後找一個愛她的人,成立一個家庭。
要知道,這一切在四年前都看似毫無希望。確診之初,不止一位醫生建議袁碧霞和丈夫重新要一個孩子,放棄對妞妞的努力。然而作為父母,他們無法捨棄親生骨肉,於是一直堅持到現在。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,妞妞的病情有了明顯的改善,讓袁碧霞的願望有了實現的可能。
妞妞的故事,實際上是袁碧霞一家人的故事。這個看似錶面病徵不多的小女孩身上,我們不應該單純地用力去看,去關註她的疾病,而是應該把目光放在這一個家庭。這是關於愛,堅守信念,不懈努力的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們,有理由變得更好。
圖文|鐘銳鈞/罕見病發展中心
(編輯:SN06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v88xvgd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